EN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名师学人讲坛回顾暨百年院庆系列讲座2025年第21讲|董春林:宋代坊场钱的财政内涵

作者:姚雨露 张梦哲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次数:

来源:

2025年4月18日晚上,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董春林教授受邀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三楼会议室做题为《宋代坊场钱的财政内涵》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王战扬研究员主持。

董春林首先梳理了“坊场钱”一词的多种解读:网络上的常见解释、学界广泛认可的观点和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综合分析后,他表示,宋代坊场钱一般是指净利钱,在元丰改制后,它的构成主要包括课利钱、买名钱和净利钱。其中,课利钱是官府征收的定额税,买名钱是承买者为获取经营权而支付的额外费用,净利钱则是官府从酒坊经营利润中分得的部分。接着,董春林通过解释酒利分成情况和坊场钱的构成,揭示了两者与衙前役改革之间的密切联系。坊场钱的征收与管理反映了宋代政府对酒类经营的严格控制,其收入在宋代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随后,董春林对坊场钱的财政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它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财源,也为中央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通过对坊场钱的管理和分配,宋代政府实现了对地方财政的调控与监督。此外,他还详细阐述了坊场钱的分隶问题,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之间复杂的财政分配关系,以及财政制度的演变,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方式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

本场讲座中,董春林详细解读了宋代坊场钱制度,丰富了在座师生对宋代坊场钱的认识,揭示了宋代财政制度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规律,为研究宋代经济史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