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名师学人讲坛回顾暨百年院庆系列讲座2025年第12讲 | 张侃:田野调查的挑战和历史文本的反思

作者:李焕熔 唐语霏

发布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

来源:

2025年3月30日上午,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张侃受邀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三楼报告厅做题为《田野调查的挑战和历史文本的反思》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史学月刊》副主编赵广军主持。

首先,张侃援引梁启超的“新民观”与顾颉刚的“从民俗看历史”、傅衣凌等史学理念,强调民间风俗和无文字传统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其次,他通过对族谱、碑刻、科仪书、壁画、祭文本等田野材料的系统阐述,展现了乡村社会中祠堂、祭礼与祖先故事的深厚文化根基。他重点分析了闽浙地区的田野调查案例——培田的祠堂以及东源村的科仪,并据此详细阐述了田野调查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在田野调查中理解文本,反思文本。他指出,培田的祠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游神活动的路线安排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结构和家族关系;而东源村的科仪文书中出现的“天运”纪年现象也并非纯粹的宗教纪年,而是民间社会对改朝换代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反映,具有深刻的政治意涵。在此基础之上,他表示,当我们置身特定历史情境时,应重新审视文本文字的阐释维度,进而辨析其承载的深层含义。

本场讲座中,张侃通过鲜活的地域研究案例向大家阐明,田野调查不仅是对历史文献的补充,更是理解历史、解读社会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揭示了无文字传统中潜藏的政治表述逻辑,更为同学们摆脱同质化历史叙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