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边疆历史系教授孙宏年应邀在历史文化学院做题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下的中越关系——17-19世纪中越关系研究与思考》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柳岳武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孙宏年研究员介绍了本场讲座在选题层面的现实意义。中越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好邻居、好朋友,是志同道合、命运与共的好同志、好伙伴,是致力于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命运共同体。回顾17世纪到19世纪的中越关系,有助于我国在当今世界局势中把握方向,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然后,孙宏年研究员描述了17世纪至19世纪世界局势大变革背景下的中国和越南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所谓“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出自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体现了李鸿章对世界形势变化的认知水平。在孙宏年研究员看来,这个“变局”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即“西力东渐”和“西学东渐”。“西力东渐”指西方殖民者对东亚、东南亚地区实施入侵的历史过程,而“西学东渐”指东亚、东南亚国家对西方科技文化的接受和学习。简而言之,17世纪到19世纪的中国和越南面临着来自西方殖民者的威胁,同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形式接受了来自西方的文化。
最后,孙宏年研究员梳理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越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1600年至1885年的中越关系以两国间的宗藩关系为主,这种宗藩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国君主对越南统治者的册封、中越双方以朝贡为主要形式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两国间的科技与文化交流;而1885年至1900年的中越关系则更多地体现为中国清政府与法国殖民者、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之间的官方往来以及中越人民对法国侵略者的共同抗击。前一阶段体现了两国封建统治者之间带有等级色彩的关系,是两国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沿袭历史传统的结果;后一阶段是两国人民共同反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历史,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民族解放共同体”。
在本场讲座中,孙宏年研究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进一步加强并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大现实命题作了历史性的回顾与探讨,使得师生对17世纪至19世纪的中越关系有了新的认知。讲座结束后,孙宏年研究员耐心地解答了师生们的疑惑,为在场师生带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