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冯时教授应邀主讲《考古学前沿》第二讲

作者:刘稼祥 王金銮   人气:  发表时间:2018年10月17日 23:10

10月15号晚上七点,在综合楼209,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教授应王巍老师之邀,为我校师生做了《考古学前沿二——天文考古学与上古宇宙观》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魏继印主任主持。

冯时教授从精神文化层面切入,强调考古学研究不仅要重视出土的文化遗存,同时也要注重考古遗存所反映的早期人类思想。他首先提出早期先民的“天文观”在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接下来,他从时空观念、政治、宗教、祭祀、典章制度、哲学以及科学观念七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它们各自与天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引伸出中国古代“君权神授”和“居中而治”的思想。冯时教授还特别指出,儒家由天文知识得出的时间观念发展为其重要的概念理论——“信”,引出了儒家“至信如时”的思想。另外,通过对比中西对天文异象的记录,他还提出中国古代的科学观是求真理的观点,提醒听众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的价值。

接着,冯时教授分析了濮阳西水坡发现的随葬龙虎的墓葬,探讨了墓葬内部结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将该墓葬形容为“最早的天文图”。通过曾侯乙墓出土的星图以及多种史料的佐证,将我国掌握天文学知识的起始时间追溯到距今6500年左右,他还从天文学的流变中提出“文明以止,人文也”的观点,并特别强调“只有不变的传承才是传统,有了传承才能看见传统”,以警醒学生不忘传统。

讲座结束后,张立东教授进行了简要的评议。他结合讲座内容提醒学生一定要重视文物背后的精神文化内容,鼓励大家多学本专业以外的学问,以便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后,冯时教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细致的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考古学前沿》是我校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教授为考古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拟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知名考古专家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授课,本讲是第二讲。

 

主讲人简介:

冯时,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学报》副主编。兼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和天文考古学,并广涉商周考古学、天文年代学、先秦史、古代思想史、历史文献学及科技史。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代表作有《金文文献集成》《中国天文考古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