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搭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平台,2025年11月10日下午,由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2025年历史文化学院博雅之星·研究生学术分享会在历史文化学院二楼218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邀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3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淼担任主讲,学院研科办负责人张慧然出席活动并致辞。

张慧然在致辞中表示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科教学人才的培养,并强调教学竞赛对于个人素质的提升、评优评先考核乃至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都有重要意义。举办博雅之星·研究生学术分享会,邀请在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竞赛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与心得体悟,以期启迪思维、共同进步。

张淼以“研途有思:学习与实践经验分享”为题,开展专题分享会。张淼同学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与丰富的实践经历,为在场同学带来了涵盖学习、实践、科研、生活等多维度的干货分享。

明确目标,锚定研途方向
分享伊始,张淼提出核心问题:“毕业了要走什么方向?”。她表示,研究生阶段需提前规划职业路径,无论是立志从教、继续读博还是备考公务员,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的学业重心,唯有提前布局、合理兼顾,才能避免后期时间仓促。她鼓励同学们将大目标拆解为学期计划、月计划与周计划,做好时间管理与取舍,围绕核心目标稳步推进。
多维发力,筑牢成长根基
在学习方面,张淼建议研一阶段重视课堂学习,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的转变,同时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聆听通史课、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拓展知识面,打好专业基础。她特别推荐了北大假期书单及多本历史教学类经典著作,为同学们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
实践层面,针对历史教学方向的同学,张淼分享了优质课程的核心要素,包括端庄的教态、清晰的语言、科学的设计等。她提出要深入研读课标与教材,多观摩叶小兵、徐蓝等教授的优质讲座和课程,珍惜每一次上台讲课的机会,积极参与田家炳比赛等各类教学技能赛事。此外,她还鼓励同学们关注学院通知,主动参与学术文化节、演讲比赛、历史情景剧等活动,或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积累实践经验。
科研方面,张淼结合自身参与开封市社科课题的经历,详细介绍了课题申报、撰写、结项的时间节点与注意事项,提醒有发文意向的同学多向导师请教。同时,她建议毕业论文选题尽早构思,为后续撰写预留充足时间。
心态赋能,从容拥抱成长
谈及生活,张淼传递了“接受不完美、拒绝内耗与攀比”的积极心态。她表示,研究生阶段难免遭遇挫折,关键是将问题拆解为小任务逐个突破,在实践中打磨能力。她认为不必盲目攀比进度,应专注自身成长,每月复盘学习与生活收获,只要稳步前进就是一种价值。此外,她还建议同学们保持乐观心态,多与老师、同学、家人沟通,兼顾身心健康,每周预留休息与运动时间,避免长期高压。
分享最后,张淼向同学们推荐了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历史园地公众号等优质学习资源,并以自身经历鼓励大家:“把普通的事情踏踏实实做好,就是‘优秀’。” 她寄语同学们,读研没有标准答案,明确阶段目标并付诸行动,终将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更从容有力的自己。

此次分享会内容详实、贴近实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路径与实用方法。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吸收借鉴分享中的宝贵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规划研途,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未来,学院也将持续搭建此类交流平台,助力学子在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