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国内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交流合作>>国内学术交流>>正文

董灏智教授在历史文化学院做讲座

作者:陈祎

发布时间:2022-09-20

浏览次数:

来源:

9月17日上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院长董灏智应邀在历史文化学院做题为《日本对外战争的历史考察》的线上讲座。本讲座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胡浩主持。

董灏智教授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日本对外战争的逻辑脉络,从历史视角对日本对外战争进行了考察。首先,他提到,在明治维新之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频繁地对外发动战争,目的在于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区域秩序。接着,从前近代“东亚世界”的三大纽带与三大落差的角度,他指出,日本虽以朝贡者的身份融入以中国王朝为中心的区域体系中,但当其政治势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试图扭转中日之间政治落差的不对等。随后,他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日本古代的对外战争。其中,白江村之战以失败告终,但是它推动了日式区域秩序的建构之路。元日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的神国思想开始膨胀。壬辰倭乱的失败标志着日本在“前近代”以武力扭转中日两国“政治落差”行动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对外政策,对后世的日本影响至深。随后,董灏智通过南明乞师、西学与日本的“去中国化”、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说”、阳明学阐述了日本在思想方面的转变。他表示,近代“国际法”的传入为日本肢解东亚传统区域秩序给予了新的理论支撑,构成了日本发动对外战争逻辑脉络中的关键一环其中《万国公法》对日本的影响最大最后,他提到了日本对华战争的多种说法,并指出存在多种说法的关键在于中日双方一度“战而不宣”。他表示,日本不对中国宣战,主要是由其侵略利益决定。日本宣战与否,都无法改变其发动侵华战争的事实。

讲座结束后,董灏智教授积极与师生互动,细致地回答了师生的问题。本次讲座阐释了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主要动机,使得师生对东亚区域研究了更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