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博硕点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学科介绍>>博硕点介绍>>正文

博硕点介绍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8

浏览次数:

来源:

学位点

学科点

招生方向

博士点

考古学

先秦考古、夏商周考古、动物考古、黄河文明考古


中国史

先秦史、宋史、明清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中国音乐史


世界史

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与国别史、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

硕士点(学术学位)

考古学

断代考古、专门考古、文物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学


中国史

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与国别史、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


旅游管理

旅游休闲理论与应用、旅游企业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节事与会展旅游

硕士点(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历史)


旅游管理硕士(MTA

学科专业简介

考古学

该专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31年殷墟第四次发掘,1945年聘请著名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为考古专业教授,是我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考古专业。1985年举办全国文博干部专修科,1988年招收文博专业本科生,1993年博物馆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2004年设置先秦秦汉历史与文物考古博士招生方向,2005年开始招收考古与文博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正式获批,2012年入围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已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职教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博士生导师6人,省特聘教授1人,具有考古领队资质者6人,是一支研究能力较强、充满活力的学术和教学队伍。该专业研究方向涵盖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宋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科技考古、陶瓷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和文物鉴定等15个研究方向,其中黄河文明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古文字学、动物考古、博物馆学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共出版著作2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6项(其中重大招标课题1项、重点课题2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3项、博士后特别资助2项),省部级课题16项,其他项目20余项,各类横向课题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576.8万元;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在《文物》、《考古》、《考古与文物》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国内位居前列。在2012年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本专业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16名。

在硬件设施上,该专业拥有藏品达4387件的河南大学文物馆、一个投资近500万的文物数字化实验室和一座投资近800万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另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等实践教学基地。在2014年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田野考古团体发掘资质后,该专业又获批新乡王门遗址和焦作李屯遗址两个田野考古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中国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该专业一直是河南大学重视和倾力发展的学科方向,传承深厚、人才辈出。抗战胜利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姚从吾先生,曾亲自给文史系历史组讲授《历史方法论》,为河南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嵇文甫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史学史进行研究,出版了晚明思想等论著,受到国内外研究者高度关注。20世纪60、70年代,著名学者黄元起教授率先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和稽文甫创办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新史学通讯》(现名《史学月刊》),为我校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

目前,河南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已形成较为齐整的研究梯队,核心人员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校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李振宏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等基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该学科研究范围从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到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从中国古代史学史、近现代史学史到西方史学史,另外还有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者,凝练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历史认识论研究、史学评论研究、中外史学比较研究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诸位学人本方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了10余部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专著,参加编写十院校组织的《中国史学史》教材,体现出强劲的科研实力。

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是传统优势学科,早在20世纪30年代河南大学的甲骨文等先秦文献研究蜚声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本学科焕发了新的生机,朱芳圃、郭人民、王云海等知名学者的突出成就,为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河南大学历史文献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研究领域更加全面和深入。目前,我校历史文献学形成了从宋元到明清、从考古资料到传世文献、从经典文献到地方文献整理交相辉映的系统学科体系,尤其在宋代典籍与文化、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版本目录学等方向拥有明显的优势。

本学科点共有教学和科研人员17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近五年来,本学科点共获得省部级(含古委会项目)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获批科研经费累积达170余万元,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阅读文献基本能力的培养,坚持组织研究生历史文献研读班,以研究生点校、解读历史原典籍为主。这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阅读与研究文献资料的能力。由我校历史文献学专业研究生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同专业研究生共同点校制作的大型古籍电子文库——《<宋会要辑稿>数据库》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既是我校历史文献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是河南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下设的新兴二级学科,目前共有专职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主要从事秦汉、唐宋时期的历史地理研究,目前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国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4项,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专门史

专门史是河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名家辈出,成果丰硕,在中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积累,已经形成一支年龄、职称与学科结构合理,基本功扎实,学风严谨,优势明显的学术群体。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学人员13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3人。目前已形成思想文化史、旅游文化史、地域文化史、礼俗文化史等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该专业科研能力突出,成果丰硕。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厅)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旅游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30卷本《元典文化丛书》(30种,800万字)、预定60本的《国学新读本丛书》(已出版15册),是新时期用新视角和新方法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阐释的重要作品,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光明日报》特以该丛书为依托,邀请丛书作者在该报理论周刊开辟“传统文化经典笔谈”专栏,连续发表文章14篇,在学术界和文化界产生强烈反响。以黄河流域旅游文化及其历史变迁研究为代表的旅游文化研究,对促进旅游文化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为河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指导和规划方案,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在“产学研”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丛书、《宋代东京研究》、《宋代地域文化》与《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等一大批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也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专业学术传承悠久,整体实力雄厚,是我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二级学科,也是河南省长期资助的重点学科。本学科早在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从先秦到明清的各个时段,形成了断代史研究与思想文化史、地域经济史、政治制度史等专题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格局。尤其在先秦秦汉、宋史和明清史研究方面优势明显,其中以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程民生教授及贾玉英教授、苗书梅教授为代表的宋史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中国古代史学科也是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重要支撑学科;拥有财政部与教育部支持建设的“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开放研究中心“宋代研究所”、河南大学与开封市合办的宋文化研究院、河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9人,20人拥有博士学位,省级特聘教授3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近五年来,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21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摘录。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教育部、河南省社科项目17项,高校古委会项目8项,横向项目9项。先后出版了《宋代物价研究》、《先秦诸子思想研究》、《历史与思想》等学术专著30多部。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 其中,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是河南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名家辈出,曾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妇女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该专业早在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博士后招收权,目前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学科研人员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学位获得者8人,是一支学术视野开阔、研究能力突出的学术团队。该团队近十年来完成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子项目1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科方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近代中外关系史、河南区域史等多个研究方向,其中社会经济史研究特色鲜明,抗日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尤为突出。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显著,成功申请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翁有为教授的项目成果《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研究》入选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河南区域史是近年新开辟的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出版了标志性成果——《近代河南经济史(民国卷)》。本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不断创新,积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交流,双方在课程教学、论文指导、人员交流等方面,形成了稳定而密切的合作机制。在资料建设方面,不仅拥有《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等大型套书和《申报》、《大公报》、《盛京时报》等多种旧报刊,同时拥有大成老旧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世界史

世界史学科创设于20世纪30年代,张绍良、韩承文、赵克毅、王继麟、陈文艺、鞠秀熙等教授曾执教于此,在世界近现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848年欧洲革命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研究领域积淀深厚。2002年首次招收世界史专业本科生,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遴选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2011年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拥有3个河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以及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开放研究中心世界历史研究所、河南大学校级重点科研机构犹太研究所等重要科研平台。

该专业师资雄厚,有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阎照祥教授任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史学会名誉会长,张倩红教授任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还有多名教师担任国内各专业学会副会长、理事等职务。本专业有英国史、犹太-以色列史和美国史三个特色优势学科方向。英国史研究国内领先,犹太-以色列史研究为国内学术重镇,美国史研究有较大学术影响,西方文化史、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世界经济史、周边国家史、中外关系史等学科方向都有重要建树。本专业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术带头人和学科组成员曾多次应邀到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等国留学或讲学,中外交流频繁。本专业还与英国和以色列相关机构和高校合作,派遣研究生赴国外学术交流、进修或攻读学位,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此外,国外科研单位和友人捐赠建立的夏隆犹太学研究图书馆、英美文献图书馆等,为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1993年,现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批省内首个旅游管理硕士点,在旅游文化、区域旅游方向招收博士生。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含“两院”合作导师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4人长期担任6家旅游核心期刊的外审专家。3年来,出版旅游专著及教材20余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旅游局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政府招标项目1项,各类旅游规划项目10余项。2011年,河南大学旅游系被评为全国十佳旅游院系。设有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院、宋文化研究院、河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旅游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了文化旅游、休闲经济、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企业管理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学科教学(历史)

学科教学(历史)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历史教学能力,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历史教育及相关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中学教学高级人才;能够胜任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中学历史教师。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从2005年开始培养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目前已培养近200名全日制及在职研究生。毕业生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大部分在省市重点中学任教,其中不乏教学名师。本专业实行双导师制,即专业导师与职业导师共同指导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其中专业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毕业论文的撰写,由本校教师担任;职业导师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具有中教高级以上职称的中学教学名师担任。目前本专业共有23名研究生导师,其中专业导师12人、职业导师11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