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滕亚秋,女,1982年10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共党员,博士,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务办主任,现任河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人才开发科科长,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唐史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历史学会会员。主讲《走进宋代文明》《中国古都文化》等课程,其中,《走进宋代文明》为河南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近年来在《中国史研究动态》《宋史研究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信息化理论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科普及规划一等奖”“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优秀党员”“管理先进个人”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参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秦汉考古》《旅游学基础》,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都文化》《旅游文化》等多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二、研究方向
宋史、运河文化史、中国器物史
三、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3.09-2007.07 内蒙古科技大学历史学(师范类)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7.09-2010.07 辽宁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10.07-2013.09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
2013.09-2018.09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务办主任
2018.09-2022.07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22年8月至今 河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人才开发科科长
四、科研成果
(一)出版著作
1.参编《中国古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2.参编《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8》,中国旅游出版社,2019年。
3.参编《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年。
4.参编《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5)》,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年。
(二)发表论文
1.《20世纪以来宋代运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5期。
2.《寻找问题增长点——<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研究>的学术探索》,《宋史研究论丛(第27辑)》,2020年12月。
3.《新时期开封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古都开封(第16辑)》,2018年12月。
4.《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过程性评价改革探索》,《戏剧之家》2018年第20期。
5.《<问学谏往录>所见萧公权大学教育观》,《高等教育研究(第二十六辑)》,2016年11月。
(三)科研项目
1.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宋代河南运河文化研究;
2.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河南大运河遗产景观概览;
3.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运河的节点:州桥历史与保护利用研究;
4.主持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郑州运河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及其传承利用研究;
5.主持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大运河(开封段)宋代体育文化遗产梳理、保护及开发对策研究;
6.主持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开封“博物馆+旅游”的互动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
7.主持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学习社群视角下智慧教学虚拟工作坊机制构建与应用;
8.主持河南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走进宋代文明》;
9.主持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通识课智慧课堂建设研究;
10.参与“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公共休闲空间再生产研究”“出土北宋墓志与传世文献比较研究”“小宋城二期文化旅游项目策划”“扬州市方巷考古调查与资料整理研究”“河南地方志史”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
五、获奖情况
1.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理论成果一等奖(2019年)
2.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
3.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理论成果二等奖(2021年)
4.河南省社科普及规划成果一等奖(2020年)
5.开封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3年)
6.2021-2022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22年)
7.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
8.河南省第二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6年)
9.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在线课程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
10.河南省师德主题教育征文二等奖(2022年)
11.河南大学收费管理先进个人(2015年)
12.河南大学五好文明家庭(2016年)
13.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
14.河南大学管理优秀奖(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