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青年教师刘亚雄在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上发表研究论文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

来源:

近日,历史文化学院青年教师刘亚雄在国际知名期刊《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SSCI一区期刊,同时被SCI和A&HCI索引收录)发表了其阶段性研究成果《陕西咸阳聂家沟骨器作坊出土铁器的科学分析》Archaeometallurgical study of iron objects from a third century BC bone workshop in Xianyang, Shaanxi Province, China

该研究对位于秦咸阳城宫殿区内的一处骨器加工作坊内出土的27件铁质工具进行了科学分析,证实了该遗址中的铁器生产技术以生铁冶炼为基础,并采用了生铁固态退火、液态炒炼的方式对其进行脱碳以获得熟铁或钢材。在此之外,该批次样品中还出现有两件球墨铸铁材质的器物,同时另有两件亚共析钢样品有较为独特的夹杂物成分特征,可能代表了一种现阶段尚未掌握的生铁脱碳技术。

总体而言,以该遗址为代表的铁器生产表现出一个较为独特的技术选择倾向,与关中地区战国晚期平民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相比,聂家沟骨器加工作坊内出土的工具多为经固态退火脱碳技术制成,且晶粒细小,含碳量均匀,对应了极为优秀的机械性能,同时表明其退火工艺得到了严格的控制。但与生铁炒炼脱碳相比,退火技术有着极高的生产成本,尤其是对器物进行完全脱碳时,消耗燃料、人力均较多,但考虑到该作坊隶属于秦咸阳宫,因此对于生产成本的考量相对弱于对产品质量的需求。

历史文化学院青年教师刘亚雄为第一作者,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刘亚雄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CL)考古研究所,入选2021年度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2021年6月受聘为河南大学黄河学者(考古学),其主要从事冶金考古研究,专业方向为早期铁器生产与制作技术。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2520-022-0153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