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正文

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国别区域视野下的以色列研究学术研讨会(2020)”

作者:马粉粉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次数:

来源:

2020126日,国别区域视野下的以色列研究学术研讨会(2020)在河南省开封市美居酒店会议厅隆重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与郑州大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有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礼刚教授,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百陆副教授,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胡浩教授、副主任艾仁贵副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系主任卢镇副教授、副主任孙银钢副教授,马丹静、杨磊、高阳、刘洪洁等教师和博士后,河南大学法学院杨松涛副教授,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冯东兴副教授,郑州大学世界史系主任谢志恒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贾延宾副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朱晓副教授、信阳师范学院肖文超副教授,以及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各位师生共80余人。

会议开幕式由张礼刚教授主持,张倩红教授介绍会议宗旨并致开幕词,张倩红教授强调会议的目标是帮助博士生和硕士生解答论文写作中的困惑以及交流探讨区域国别视野下开展以色列研究的问题。

本次研讨会分四场进行。第一场主题为“学位论文汇报(博士组)”,由刘百陆副教授主持,胡浩教授、艾仁贵副教授评议。各位博士生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汇报。汇报的论文有贾森《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对“十字军”记忆的构建》;张文艳《纳粹种族政策与犹太妇女》;邓燕平《民族国家构建视域下巴勒斯坦集体记忆研究》;宋瑞娟《二战后影响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的因素研究(1945-1973)》;崔财周《当代英国反犹主义研究》;杨彪《以色列农业转型发展研究》;刘蔚然《以色列女权运动研究》;邓伟《耶路撒冷旧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探析》;焦慧凝《利库德集团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刘百陆副教授针对同学们的汇报指出,论文写作应首先介绍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这样才能突出论文的问题意识。第一场汇报结束后胡浩教授对各位博士生的汇报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各位博士的论文选题具有学术创新价值,但某些选题存在泛化和不聚焦的问题,他对选题范围的界定、论文写作思路和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艾仁贵副教授在点评时指出,论文题目是论文思想的高度总结,一定要体现问题意识,同时作为历史学学位论文,论题应体现历史感,必要时需要有明确的时间界定。

第二场主题为“学位论文汇报(硕士组)”,谢志恒副教授主持,张礼刚教授、河南师范大学贾延宾副教授评议。汇报的论文有高智源《十五世纪意大利犹太借贷业研究》;王梦梦《亚德·瓦谢姆纪念馆与大屠杀教育的推广》;王慧《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新左派反犹主义研究》;王筱筱《以色列内盖夫贝都因人的现代教育研究》;李永强《以色列犹太宗教婚姻研究(1948-2010)》;康鹏《以色列拉比法庭研究(1948-1988)》;高依宁《沙特阿拉伯贝都因人的社会转型研究》;石昊洁《以色列环境保护运动研究》。张礼刚教授在点评时指出,同学们在论文写作史料运用方面,最主要的是使用一手材料,二手材料要慎用。贾延宾副教授认为,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要注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思考的能力。

第三场主题为“国别与区域研究”,由冯东兴副教授主持,杨松涛副教授、肖文超副教授进行评议。汇报的论文有RUTH “The Colonial Legac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 with Reference to Egypt (1952-2016)”Amr Mansour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China-Saudi Arabia Relations: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xchanges”吴华《二战后犹太人对美国传媒业影响研究》;马梦洋《犹太联合募捐协会研究(1939-1999)》;贾珍《黎巴嫩的德鲁兹人政治参与研究》;王越广《时代的记忆:埃米尔·法肯海姆的犹太思想研究》; 陈锐《美国对巴勒斯坦的打压、排挤政策研究》;吴丁洋《古典时期巴勒斯坦犹太会堂研究》;李舒扬《弥赛亚主义与中世纪犹太流散政治》;陈莎莎《黑死病时期犹太人与基督徒的关系》;朱晓《黑死病期间的“反犹式”谣言》。杨松涛副教授、肖文超副教授对论文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点评。杨松涛副教授在评论朱晓老师的文章时,认为文章框架逻辑清晰,同时建议应加入对谣言史的探讨来谈论反犹研究。

第四场主题为“以色列历史与现状”,由吴华博士主持,卢镇副教授、马丹静副教授进行评议。汇报的论文有张腾欢《中东剧变以来以色列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刘洪洁《推动阿联酋以色列建交的经贸因素》;韩博雅《以色列军民融合的发展及其困境》;刘源《“头癣”治疗运动与20世纪以色列公共医疗卫生问题》;柴景枝《以色列企业文化——以创新为观测点的考察》;周林林《以色列创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闫涛《二战后波兰对纳粹大屠杀的认知态度研究》;矫淙旭《二十世纪犹太史学的新元素——萨洛·巴龙反苦难史观研究》;马粉粉《信仰者集团意识形态在政治行动中的体现》;李军军《反犹刊物〈锡安长老会纪要〉的传播始末》;周培培《印度本尼以色列人:起源、特征与身份变迁》。卢镇副教授针对刘洪洁的《推动阿联酋以色列建交的经贸因素》提出,为什么在此前经贸因素不起作用,文章只突出经济因素,其特殊性体现在哪里;认为刘源博士题目存在两个主体,但论文中只有“头癣”治疗的探讨而没有对以色列公共医疗卫生问题进行论述。马丹静副教授指出马粉粉同学论文题目中“政治行动”一次语意并不明确。

会议闭幕式由胡浩教授主持,胡浩教授对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认为此次研讨会涉及论题广泛而多元,反映了国内以色列研究蓬勃发展的态势。张礼刚教授做会议总结并致闭幕词,他勉励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学子潜心钻研学问、产出优秀成果,同时他感谢各位老师所做的精彩点评及提出的宝贵意见,认为此次研讨会大大开阔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必将对大家今后的论文写作和学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