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赴洛阳开展专业考察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次数:

来源:

4月8日,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一行80余人,在朱旭亮、郭浩老师的带领下,赴河南省洛阳市开展专业考察活动。此次考察聚焦中国墓葬文化与石刻艺术,重点参观了以墓志铭收藏闻名的千唐志斋博物馆、国内首座古墓专题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和国家牡丹园,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化学生对历史文献、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理解。

首站来到位于新安县铁门镇的千唐志斋博物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收藏了自西晋至民国时期的墓志石刻2000余件,其中唐代墓志达1191件,堪称“唐代墓志百科全书”。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穿梭于15座窑洞展厅,观摩了屈突通、李德裕妻刘氏等历史人物的墓志铭。其中由狄仁杰撰文、狄光远书丹的袁公瑜墓志,作为现存唯一完整保存的狄氏家族碑刻遗存,其书法融合虞世南笔意,令学生们叹为观止。

洛阳古墓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集中展示古代墓葬的专题博物馆,馆内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典型墓葬25座。内容囊括墓室建筑,砖雕艺术、墓室壁画、出土文物等,揭示了河洛地区西汉至宋金时期墓葬及其随葬品从产生发展到流行演变的一些规律。在历代古墓展区,学生们深入北魏宣武帝景陵地宫,观察墓室结构与壁画装饰。壁画展厅中,北宋《妇人启门图》的精妙构图与东汉《六博宴饮图》的生活气息,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盛唐的艺术风貌。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基因库,洛阳国家牡丹园保存着1300余个牡丹品种,其中明代移植的“牡丹古树”和唐代宫廷牡丹栽培技艺遗址,成为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在国家牡丹园,师生们实地观察了古牡丹的生长环境,沉浸式体验牡丹文化的历史传承。

此次洛阳之行,是对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实践,也是一场跨越古今的思想对话。学生们通过触摸石刻、穿行墓室,将课堂理论与具象认知相结合,以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深刻体会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与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