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河南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成果助力“考古中国”武王墩墓重大项目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

来源:

2024年4-6月,国家文物局陆续发布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墓的最新考古进展和重要成果。河南大学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承担了《淮南武王墩墓葬考古的地球物理勘探》项目。

武王墩墓概况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自202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武王墩墓是迄今为止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出土文物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墓主身份可能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

武王墩考古新发现发布

(图片源自2024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武王墩考古重要成果发布

(图片源自2024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科技考古新方法

自2021年以来,河南大学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主任金锐博士带领团队,全面负责了武王墩墓葬不同发掘阶段的考古物探工作,项目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等多种技术,并辅以无人机低空航拍和RTK技术。这种多技术融合的综合物探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显著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和效果。研究团队通过无损的三维物探技术,有效揭示了武王墩墓的椁室结构,为后续科学发掘清理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前期信息,减少了对遗址的潜在破坏,同时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武王墩考古综合物探场景

(视频截取自2024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视频)

武王墩墓葬结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图

(河南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供图)

实验室背景与成果

河南大学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自2009年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包括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文物数字化、物探考古、环境考古等六个专业实验室的综合型实验中心。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和社会服务合同总经费达6000万元。实验室面积1952平方米,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配备了先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探地雷达等仪器设备。实验室在中原地区环境变化与社会演进、古代生业与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利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未来展望

河南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其技术优势和科研实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实验室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