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是国际性的重大研究课题,几代考古人薪火相传,为之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20世纪50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就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生产力的发展入手,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出“农业革命”“新石器革命”“城市革命”等一系列理论,在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前国际学术界对文明起源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很多研究古代社会的考古学家,包括一些著名学者,虽未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但在实际的研究当中,往往运用或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关于这一点,我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工作中有很深的体会。
20年前,我接受科技部的委托,开始主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制定工程技术路线开始,我们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收获。
文明起源研究是人类历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课题。中华文明是四大原生文明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究竟有多长的历史?中华五千年文明究竟是历史真实,还是只是传说或神话?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导致这一过程的背景、原因、内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至关重要的课题,也是涉及续写中华文明家谱的重要工作,对于每个中国人、每位炎黄子孙来说,都是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这一课题牵扯的内容非常复杂,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研究文明起源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运用社会有机体思想,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史前时期的社会变化
社会有机体思想最早源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法国哲学家、社会学之父孔德以及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借鉴达尔文的理论,提出社会机体与生物机体一样,由营养系统、循环系统、调节系统等系统组织构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阶级或种族是社会的组织,城市和社区是社会的器官,各项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使社会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社会有机体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范畴,即人类生活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社会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各种因素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秩序,从而使社会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
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是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发展变化机制和运行规律的前提,对于我们通过考古资料研究古代社会、开展文明起源形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受国外学术界判断进入文明社会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观点的影响,相关研究往往把三种要素区分开来,分别追溯各个要素的起源当作文明起源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文明起源就是追溯最早的文字符号、最早生产的小件铜器工具或武器、最早的城堡出现在何时何地。这种做法人为地割裂了文明的各个组成部分,把本来属于一个文明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看成似乎互不相干的个体。
我们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整体观,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各个方面都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即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进行考察,尤其注重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社会整体观的运用,还体现在研究视野的拓展,即运用全球史理念开展研究。就是把世界的人类文明看成一个整体,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都是这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放在全球的范围中去考察。一是注意考察中华文明与境外其他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彼此对文化因素的吸收与借鉴。二是注意人类文明中不同古老文明的特点和发展道路的比较。通过不同文明之间异同的研究,探讨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道路,并探索内在规律。同理,研究我国某一区域的文明化进程,也要把它放在中国的范围,从全国的视野、从该区域的文明化进程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去考察。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把对生产力的全面考察作为研究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究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及其所必然决定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智慧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恩格斯还说过:“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进入21世纪之前,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除了对冶金术的产生进行追溯之外,极少对生产力发展状况进行详尽的考察。因此,对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以及与生产关系变化的关系缺乏基于系统研究得出的认识。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之初,我们就把对